
文:沈庹
来源:斑马消费(ID:banmaxiaofei)
又到一起吃粽子的时节了。这个原本产品和渠道都颇为传统的细分市场,近些年,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。诸多新粽子品牌,正在携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渠道,以更具质价比的方式,蚕食老品牌们的市场。五芳斋、煌上煌旗下的真真老老等,防守渐渐吃力。然而,这样的故事,正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上演。创新无止境,市场永不眠。01
新粽子崛起
折叠粽叶,装一把糯米,一块猪肉或者两颗蜜枣置于其中,封口扎绳,蒸煮之后,成就美味。这几样食材,单看都无甚特别,组合在一起,却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美食——粽子。中国人吃粽子,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最近几十年,粽子行业形成,诞生了五芳斋等头部品牌。然而,这个市场,一直没什么新故事。长期以来,即便粽子有甜咸之分,产品上也并没有太多创新;粽子一直算是区域性的产品,除了江浙与广东的部分地区,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长期吃粽子的习惯。就渗透率而言,它可能还不如另一项节令食品月饼。不过,最近几年,人们对粽子的这些固有认知,正在一一被打破。现在的很多粽子,原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糯米、猪肉、蜜枣了。主打健康概念,会使用粗粮,或加入坚果;为了提高颜值,可以把糯米做成彩色;如果想要高端化,加入黑松露、海参或鱼子酱,等等等等。随着食品工业的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演变,粽子也不再完全作为节令产品而存在,方便食品的本质,让它的使用场景稍微扩大了一点。在华东地区,粽子已经成为主要的早餐及主食之一。另外,新渠道的崛起,也让更多的新兴粽子品牌,在大品牌对传统渠道的垄断中,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。
02
老品牌承压
五芳斋的跌宕过往,是大半部中国粽子产业崛起史。1921年前后,浙江兰溪商人张锦泉,在嘉兴开了一家粽子店,用清道光年间留下的字号“五芳斋”作为品牌名。所以,如今的五芳斋,一直将1921年作为自己的创始时间。上世纪,五芳斋粽子名震江南,进入新世纪后谋求全国化发展,成长为这一细分市场的绝对老大。在此过程中,浙江五芳斋合并武汉五芳斋,实现品牌统一;同时,五芳斋改制,从一家国资控股企业,变身为厉建平、厉昊嘉父子控制的私营企业。2021年,五芳斋百岁之际向A股发起冲击,终于2022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,成为“粽子第一股”。仅次于五芳斋的粽子小巨头真真老老公司,同样来自浙江嘉兴,连创业故事也颇为类似。2015年,“鸭脖第一股”煌上煌控股真真老老,成为A股第一家粽子概念股,2023年继续加注,目前持有真真老老94%的股份。
近年新粽子们的崛起,对粽子行业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市场CR5呈现出下降趋势,就连五芳斋和真真老老也难以避免冲击。最近几年,五芳斋的粽子销量波动明显。2018年-2020年,分别为4.11亿只、4.08亿只、3.66亿只;2021年靠着降价、加大广告宣传和电商投入,恢复至4.48亿只。上市后,公司更换了计量单位,2021年-2023年粽子销量约为5.51万吨、4.75万吨、5.44万吨。去年的恢复,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可言,大部分原因还是降价。2023年,五芳斋粽子销量增加了14.52%,但收入只增长了11.06%;粽子业务毛利率38.91%,减少了2.39个百分点。所以,五芳斋的整体业绩有所恢复,但仍未重返上市前2021年的巅峰状态。真正老老去年的情况与之相反。煌上煌财报数据显示,米制品业务毛利率18.06%,提升2.53个百分点;销量同比下降6.32%至3.11万吨,该板块收入却同比增长5.31%。两大传统粽子巨头,今年能否在新粽子们的合围中创造奇迹?等到半年报,答案就会揭晓。粽子老品牌承压,首要原因在于,这个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市场,已经出现增长压力,渐渐进入到存量时代。每年销量十几亿只,市场规模不到百亿元,僧多粥少。中国粽子市场的新增企业数量,也在2021年遭遇断崖式下降。在这种市场背景下,新粽子们携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渠道,以及更为明确的价格优势,蚕食老巨头们的市场。此长彼消之下,五芳斋们的防守,越来越吃力。盒马表示,今年的粽子礼盒均价,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,推出了大量百元以下的产品。良品铺子、三只松鼠、盐津铺子(002847.SZ)的粽子礼盒,大部分集中在百元以内,部分走量型礼盒甚至低至19.9元。相比之下,五芳斋的粽子礼盒,高端的三四百元,普通版也要百元上下,质价比还是略低了一些。毕竟,粽子这个品类的同质化太明显了,大家的产品差异并没有那么大,卷品质的空间非常小,卷价格的效果更为明确。不进入抖音等渠道,坚守自己的价格体系,成为五芳斋等头部粽子品牌们的默契。然而,当良品铺子、三只松鼠等企业,把触角伸向团购、经销线下渠道,五芳斋们还坐得住吗?
